热门文章

医药电商,拐点已至!

文章图片

新冠肺炎防疫战已到了关键时期。


在国家的号召下,市民普遍蜗居家中,除了购买必需的生活物资外,尽量降低外出频率,降低患病风险。不出门却希冀购买必需的防疫物资,似乎成了一种悖论。对此,人们将目光投向医药电商,寻求破题之道。


一 发展概况


刚刚过去的春节,受益于居家概念,医药电商空前火爆。一方面,居民对于医药电商的认可度逐步提升,活跃人数快速增长。易观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148.21万人,平均增长5.44%。



另一方面,居民已初步养成通过医药电商平台购药的习惯,医药电商的销售额有望大幅提升。华金证券认为,2020年医药电商规模有望进一步冲高,预计同比增幅达61%。



医药电商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,将传统医药和新兴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,为用户提供购药、送药等服务。其主要特点为便捷,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购药、配送、用药等服务,一些医药电商甚至为用户提供中药熬制的服务,十分贴心。


不难发现,强大的用户入口及配送渠道是医药电商的核心价值。因此,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均在此领域有所布局,包括阿里健康、京东医药商城、拼多多医药健康馆等。除此之外,一些专注于医药电商的企业与这些大厂相比,同样毫不逊色,例如叮当快药、1药网、健客等。


以叮当快药为例,叮当快药是一款O2O的互联网医疗产品,其主要业务分为两块:叮当快药平台和叮当智慧药房。叮当快药平台主打线下送药服务,为用户提供7*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;叮当智慧药房是其自营连锁药店,可提供远程问诊、线下购药、慢病管理等服务。


二 存在问题


尽管医药电商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光景,但是始终不温不火。从一些医药电商企业的年报中,亦不难发现,虽然公司流量巨大,营收光鲜,但利润连年亏损,叫好不叫座。究其原因,主要包括三点。


一是药品的特殊性。药品既是商品,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。一方面,药品的使用主体是人,人的生命只有一次;另一方面,药品的专业门槛较高,普通民众并不具备丰富的药品知识,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、诊断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合理使用药品,“信息不对称性”极强。


二是居民普遍缺乏网络购药习惯。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上半年,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.2%。在网民的年龄结构分布中,超过50岁的网民仅占总数的10.5%。而医疗的主要受众人群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,他们不能熟练运用互联网,仍习惯采用传统医院和药店购药的方式。


三是医药电商难以实现医保覆盖。随着医疗保险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,携带医保卡购药成为了民众的习惯。但是,目前整个医保体系尚未对医药电商开放。因此,对于居民而言,医药电商虽然简化了流程,但在费用上却增添了不少负担。从医保的角度看,居民更倾向于选择药店或医院购药。


三 未来趋势
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,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,鼓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,引导患者网络购药,以避免外出就诊或购药引发交叉感染。由此可以预见,此次疫情有望改变消费者的购药习惯,医药电商春天或许不再遥远。

总的来说,医药电商未来或将呈现出三大主流趋势。


一是网售处方药带来巨大增量。在2019年新出台的《药品管理法》中,明确了以包容审慎的态度,对网售处方药开绿灯。这意味着医药电商在严格遵守线上线下药品统一经营的标准下,可将处方药纳入销售范围。在当下医院严格控制药占比考核的背景下,除了院外零售渠道,一部分药品势必流向医药电商,推动医药电商销量进一步提升。


二是监管力度提升。目前,医药电商的监管仍存在不足,由于网络销售难以追踪溯源,惩治难度较大,医药电商成为了一部分假药、劣药藏污纳垢之地。随着医药电商市场准入、互联网交易行为与服务管制、医药电商主体规范和市场管制等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,监管力度将进一步提升,一些不合格的药品将彻底丧失野蛮生长的温床。


三是医药产业链加速融合。传统零售药店服务模式单一,附加值较低,且随着房租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,单位坪效不断下滑。未来,实体药店将依托医药电商的发展契机,从单纯的药品销售服务转型为以药品销售服务为基础,延伸至诊疗服务、健康管理、金融等一系列增值服务,构建“医+药”健康服务闭环生态。不断提质升级,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,提高企业利润。


总的来说,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、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完善,医药电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。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亦需要持续改进不足之处,在法律的约束下持续稳健地发展。


评论

    暂无评论
Scro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