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保定点 = 公开的“客流密码”
近日,赛柏蓝-药店经理人发布了一篇题为《医保药店,还挣钱吗?》的文章,有读者留言:“你只要说刷不了医保,门儿都不进,扭头立刻走人!”
部分药店工作人员也向药店经理人提到,在新开门店暂未接入医保支付时期,即使顾客已经选好药品走到收银台,只要听到“不能刷医保卡”,也都不会继续购买。
来自福建大参林的执业药师李左标向药店经理人透露,超过八成的来店顾客都是使用医保支付,其中,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在意能否刷医保,他说:“很多城市退休职工医保卡里有大几千、上万元,如果要自己再掏钱他们会比较‘心疼’”。
“医保定点”宛如一套众所周知的“客流密码”,这间接影响到药店营业额与利润,因此,几乎所有药店都在积极获取医保定点资格。
从零售药店头部企业的数据可以看到,今年上半年,六大连锁医保定点资格的门店数量占总数比例均超过80%,其中,老百姓大药房占比最高,达到89.37%。许多从业者也表示,现在医保定点不难申请,不管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,只要地址、设备等等符合要求,基本都会批准。
据国家医保局数据,截至2020年末,全国定点医疗药店约39万家,个人账户每年用于定点药店的药品费用支出超过两千亿元。
严查骗保,保健品销量下降明显
三年前的11月,定点药店正准备经历一场“大洗礼”,有了“密码”的药店同样受到了不小影响。
2018年末,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发布《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“《办法》”)。
其中,第四条中提到涉及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,包括“盗刷医疗保障身份凭证,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营养保健品、化妆品、生活用品等非医疗物品”等。
《办法》发布一年内,各地相继跟进,多地医保部门以文件、协议、会议等形式要求定点药店下架保健品等非医疗产品,国内的保健品行业遭受“地震”,对定点药店的“洗礼”也随之而来。
据米内网数据,2015年至2018年,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保健品市场销售规模一直保持上涨态势,2018年更是达到208亿元。2019年,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保健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,降幅达3.28%。
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保健品市场情况
此前的四年里,保健品的销售占中国城市零售药店总体销售的7%以上,销售额增速保持在5%~6%的区间,而2019年,保健品在药店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比双双出现下滑。
执业药师李左标回忆道:“以前基本整个店的东西都能刷医保卡,医保局出规定并且查得很严之后,店里保健品的销量下降得非常明显。”
在更严格的监管和更激烈的竞争下,医保定点不再是一套通用的密码。
融入新业态,保持竞争力
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曾公开提到,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基本都会被纳入医保定点药店。
未来,定点药店的总数和占比都会不断升高,当所有药店都是定点药店时,“医保定点”就不再是一块金招牌。
失去这一优势,定点药店该如何保持竞争力?
李左标谈到,现在的药店基本都能刷医保卡,“拼价格会损失毛利,只能去拼专业度、拼服务了”。
医保领域研究者码万祺认为:“药店与传单、与外卖小哥、与上门服务等新业态要有化学反应。”
例如,一心堂的信息化团队就在“互联网+业务”方面组织实施了自营O2O业务的自主搭建,目前已上线一心到家O2O业务,并自建了一心到家、一心堂药城、积分商城等程序。2021年上半年,一心堂在90.6%的直营门店覆盖了O2O业务,其O2O业务占公司上半年电商业务销售额的78.3%。
另外,从最早的“药诊”结合,到现在药妆店、便利店,甚至彩票业务,都纷纷与药品零售相融合,持续关注新业态的药店人更能找到积极的发展道路。
对没有自建平台能力的中小药店来说,为顾客建立会员群、管理健康档案也是可选择的增值服务。